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114场新闻发布会,介绍“推动湖北虾-稻产业高质量发展”情况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天门有名湖北特产电话参加发布会的人员包括:潜江市委副书记金茂清;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长惜;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徐勇;湖北省粮食局二级巡视员邱建均;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郑国蓉。郑国蓉说,2019年,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780万亩。潜江率先推行虾稻联养,虾稻共作模式,在国内树立了标杆。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将打好产业升级组合拳。推进湖北渔业科技超市,提供小龙虾养殖技术的在线答疑、云上课堂等,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机制,使农民拿起手机就能解决养殖技术难题。
属于美食家的榜单上,自然是一定要有去吃小龙虾的。天门有名湖北特产电话酷热的夜晚,邀三五知交好友,在各大城市街头大排档,点上几份小龙虾,再来几箱冰镇的啤酒,这就是属于小龙虾爱好者的人间天堂。小龙虾的制作花样百出:麻辣、油焖、蒜蓉、十三香、冰镇、清蒸……只要你有能想到的味道,大厨们都可以做出来。一道道小龙虾光艳四射,油亮惊人,虾膏甜腻,肉紧弹牙,随拍一拍就是一张美图,轻松就可以霸道朋友圈的头条。有的吃货还担心小龙虾的卫生问题,其实完全不用在意,现在都是人工养殖的。据估算我国有21个省市大力养殖小龙虾,小龙虾主要分布在水网密集,稻田发达的地区。小龙虾原产地在美国东南部,在由日本人引入亚洲,在传到中国,他们很快在湘、鄂、苏、赣一带,小龙虾的繁殖能力强,很快就遍布全国各地。
潼南养殖小龙虾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,涪江、琼江穿境而过,全年气温均高于湖北潜江,小龙虾繁育、生长环境极为优越。天门有名湖北特产电话因此,潼南小龙虾不仅体型大、颜色鲜亮、肉质饱满,而且上市时间早于湖北潜江,一出笼就销售一空。近日,潼南区寿桥镇的乡村公路上,从成都、上海等地赶来收购小龙虾的车辆停满道路两旁。养殖户尹经友的家门口挤满了人,前来买虾的收购商、卖虾的农户络绎不绝,而作为寿桥镇最早“吃小龙虾”的人,尹经友也成为村里人人羡慕的致富能手。早在3年前,得知寿桥镇党委、政府要大力发展稻虾种养,尹经友毫不犹豫地决定回乡发展。当年,他发展稻虾种养15亩,年收益达16万元。第二年,尝到“甜头”的尹经友将种养殖规模扩大到60亩,年收入超过80万元。依靠稻虾种养产业,尹经友现在盖起了新房子,开起了小轿车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稻田养殖小龙虾每年春季水浅、水瘦,水体透明度高,水草、藻类生长缓慢,加上稻田底泥中氮、磷肥残留较多,这些条件都适合青苔生长繁殖。当池塘中青苔布满整个稻田时,部分养殖朋友会选择各种方法处理青苔,有时反而造成虾苗成活率低。天门有名湖北特产电话那么青苔是好是坏呢?又要如何合理处理呢?当青苔大量生长时:1、影响水草生长 容易粘附到水草上,影响水草光合作用;并且青苔与水草竞争营养,影响水草生长。2、阻碍虾苗活动和摄食 小龙虾虾苗、蟹苗个体小,容易钻到青苔里,若被青苔缠住则很难挣脱,此外投喂的饲料落在青苔上,阻碍虾苗摄食,影响虾苗的生长速度的同时造成饲料浪费,未摄食的饲料又会造成水质污染。3、败坏水质 青苔不耐高温,温度上升后容易腐烂,沉到池底造成底臭、水脏。4、影响起捕 若池塘中有成虾,青苔多时放地笼,小龙虾不进笼,且清理地笼困难。5、造成水瘦 青苔大量繁殖后,吸收池塘中大量营养,其他藻类由于缺乏营养而无法繁殖。
电商平台下了一个低调的订单,全国人民就一起来帮着“吃援”武汉,很快就会吃空数百吨小龙虾、鲜藕、热干面等等,既保障了当地企业复工复产,也拉动了电商平台消费。天门有名湖北特产电话“湖广熟,天下足”,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,湖北在粮油、蔬果、茶叶、水产等多个产业中拥有领先优势,孕育了武昌鱼、潜江小龙虾、洪湖莲藕、随州香菇、恩施玉露茶、孝感米酒、宜昌秭归脐橙等众多全国性知名品牌。这些,给了全国人民一个助力湖北的好机会。抢先下了订单的是京东生鲜——也就是10万吨、价值60亿元,约40亿只小龙虾。4月1日起,京东发起了“买光湖北货”活动,让全国吃货吃个痛快,同时帮助滞销滞塘的湖北省小龙虾行业加速复工复产。截至目前,人们已经从京东买空1800吨湖北生鲜农产品,吃掉100吨鸭货、215吨小龙虾、220吨秭归橙,全国滞销农产品销售月环比增长超10倍,带动多地贫困农户增收。
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统筹指导,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运营的“全国水产品产销对接平台”微信小程序上线。天门有名湖北特产电话该平台旨在解决疫情防控期间,水产品流通不畅、产销衔接受阻等问题,保证特殊时期的产销精准对接。新京报记者注意到,该微信小程序分为“鱼交易”“苗交易”两个功能模块,用于收集发布水产品信息,保证特殊时期产销精准对接,解决疫情期间产品“卖不出”和“买不到”的问题。用户可打开微信小程序,搜索“鱼交易”或“苗交易”即可浏览;企业用户使用手机即可上传产销信息,经审核后在平台上免费发布。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表示,协会整合了国内重点水产养殖企业、加工企业、批发市场、超市、电商等多方参与,组织专人核实企业上传的信息,并利用协会自身资源积极对接采购商家。据统计,平台上线当天,就有近1000家国内水产企业发布了供求信息。